匆匆书屋 - 经典小说 - 失控线在线阅读 - 第六十七章 熟悉的陌生人

第六十七章 熟悉的陌生人

    

第六十七章 熟悉的陌生人



    高三的时光像被按下了加速键,在成堆的试卷、此起彼伏的考试铃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中,呼啸而过。

    迟屿彻底消失在杭市一中的校园里。竞赛国家集训队的最终选拔尘埃落定,他毫无悬念地入选,提前结束了在杭市的高中生涯,回到了京市。那座曾经留下无数纠缠痕迹的城市,与他再无瓜葛。属于他的传说依旧在校园里流传——天才、集训队、未来的顶尖学府,只是故事的主角,已远在千里之外。

    棠溪的生活则被另一种沉静的专注填满。她搬进了四人间的宿舍,规律地往返于教室、图书馆和食堂之间。曾经围绕在她身边的喧嚣与风波,随着江逾白的沉寂和迟屿的离开,彻底平息。她像一颗被水流磨去棱角的鹅卵石,沉入水底,在安静中积蓄力量。成绩榜上,她的名字稳稳占据文科榜首,无人撼动。眉宇间曾经的怯懦和犹豫被一种清晰的坚定取代,眼神明亮而沉静,像经历过风暴洗礼后更加澄澈的湖面。

    她的书桌抽屉深处,珍藏着一份烫金的证书——全国高中生短篇小说竞赛金奖。获奖作品正是那篇以迟屿为隐秘原型的《未完成的夏天》。小说里没有他的名字,没有具体的情节,只有弥漫的意象和沉郁的情感。书中有这样一段,被评委特意圈出,视为点睛之笔:

    【……后来我才明白,那场相遇,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灾难。他带着摧毁一切平静的力量闯入,而我,在抗拒与沉溺的撕扯中,最终选择了落荒而逃。我并非不爱那耀眼的光芒,我只是……恐惧被它彻底吞噬,更恐惧在光芒熄灭后,认不清自己本来的模样。离开,是我能为自己保留的、最后的清醒与尊严。只是这清醒,代价是漫长的寂静,和心底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空洞。对不起,终究是我太过怯懦,辜负了那份过于炽热的孤勇……】

    这段话,在颁奖礼上被评委朗读,也在获奖作品集里被印成铅字。它写的是小说女主角的心境,又何尝不是棠溪对自己那段戛然而止感情最隐秘的总结?迟屿是否看到?是否读懂?她无从知晓,也不再去想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唯一的不成联系的联系,维系在“初一”身上。

    “初一”被留在了杭市,留给了棠溪。棠溪的微信朋友圈,偶尔会发一两张它的照片——蜷在阳光下打盹,或者好奇地盯着窗外的小鸟。照片的背景通常是自己家客厅一角。

    每当这样的动态出现,棠溪总能在第一时间,看到那个熟悉的头像在下面亮起一个小小的、绿色的点赞图标。

    没有评论,没有表情。

    只是一个赞。

    像夜空中一颗遥远的、沉默的星辰,微弱地闪烁一下,证明着某个角落的注视。

    迟屿在京市的集训基地,生活被高强度的训练和模拟测试填满。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,周身散发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疏离,只有在看到手机屏幕上跳出那个特别关注的提示时,深邃的眼眸里才会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波动。他点开,目光在她寥寥数语的朋友圈文字和“初一”慵懒的身影上停留片刻,指尖在那个小小的点赞按钮上轻轻一触。

    然后,锁屏。

    手机被丢回桌角,仿佛刚才那一瞥从未发生。他重新拿起笔,投入眼前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形之中,仿佛那些才是他唯一需要征服的世界。

    他们成了彼此通讯录里最熟悉的陌生人。知晓对方的存在,隔着冰冷的屏幕了解对方生活的一角,却再无任何言语的交集。高三的洪流裹挟着每个人向前奔涌,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爱恨纠葛,在时间的沉淀下,似乎也蒙上了一层遥远而模糊的尘埃。

    高考的硝烟终于散去。志愿填报系统关闭的那一刻,悬着的心似乎才真正落定。

    棠溪在志愿表的第一栏,清晰地填上了:京大,中文系。目标明确,毫无犹疑。那座汇聚了无数顶尖学府、承载着迟屿集训轨迹的城市,也成了她下一段旅程的起点。她不再逃避,而是选择直面,带着沉淀后的自己,去往那片更广阔的天地。

    而迟屿,毫无意外地留在了京市。清大的橄榄枝早已向他敞开,他未来的轨迹,早已与这座权力与机遇交织的中心城市紧密相连。

    杭市与京市,一千多公里的距离。

    一中喧嚣的cao场,京市肃穆的集训基地。

    文科榜首的沉静侧影,竞赛金字塔尖的冷峻身影。

    一个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求内心的秩序与表达,一个在逻辑与符号的王国里挑战智力的巅峰。

    两条曾经激烈碰撞又痛苦分离的轨迹,在经历了一年的沉默与各自生长后,终于在空间上指向了同一个坐标——京市。

    那个曾经被泪水浸透、在烟花下宣告终结的故事,似乎并未真正画上句号。它只是被按下了暂停键,在各自向前的路途上,悄然埋下了未知的伏笔。京大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下,集训基地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外,那座庞大城市的某个街角……未来,是否还会有新的篇章?